“今年参赛项目中AI成为主角,这表明大赛不仅是内容创意的秀场,更与当下经济社会的脉搏同频共振。”第三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激战正酣,国金鼎兴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谢军观察到。
“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委、市人社局共同指导,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承办,旨在从源头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挖掘培育更多优秀项目和人才。今年大赛聚焦产业发展“核爆点”,重点关注数字文创、内容IP、文化消费、时尚设计等产业热门领域,进入复赛阶段,已有不少潜力项目引起投资人关注。
第三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复赛阶段
AI技术如何提高动漫产能产量?参赛项目米粿AI创始人、CEO丁黎曾任哔哩哔哩副总裁及漫画业务负责人,CTO牛力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深耕图像合成领域。“创作者是内容行业的灵魂,我们将AI技术与内容生产结合,为创作者赋能。”丁黎介绍,传统的动漫制作过程繁琐而耗时,米粿AI通过深度学习为创作提速降本。“技术+内容”成为米粿AI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仅一年多,团队已拓展到100余人,并在广州、郑州设立分支机构。
另一个参赛项目KuliKuli利用AI技术打造一站式跨境出游伴侣。“大模型技术让我们突破传统翻译的瓶颈,能够做到中国人出境和外国人入境两种场景下随拍随翻。”上海星汉灿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罗铮告诉记者,语言文化的隔阂是影响旅游体验的核心壁垒,KuliKuli从翻译场景切入,通过AI准确识别并翻译寺庙签文、超市小票、手写菜单等复杂场景,进而延展到识别建筑、博物馆展品等文旅场景,为使用者解读当地风土人情。KuliKuli上线半年就实现商业化,目前支持80多种语言翻译,海外市场收益占一半,境外推广版图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日本市场延伸到韩国、泰国、欧洲等地。
音乐带来的情绪价值能否与医学、心理学联动造福患者?心昇智能带来的参赛项目“A1全音域高保真音响”瞄准专业音乐疗愈领域,向临床级标准发展。作为二次参赛的“老朋友”,心昇智能创始人虞锦洲发现:“去年比赛中,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是音乐节,今年赛道设置更细分,让我们有信心更上一层楼。”
参赛者展示项目
去年,心昇智能HIFI音响1.0版崭露头角,通过市文促会牵线搭桥,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复旦大学心理系达成合作,其产品已在肿瘤防治全域科普活动、医务工作者音乐疗愈中应用。“最近我们还获得小米生态链与谷仓科技孵化器的深度孵化和资本注资,今年参赛的2.0产品即将量产,希望通过比赛获得更多展示机会、扩大落地场景,未来推动音乐疗愈专业产品的标准制定。” 虞锦洲说。
在“音乐创新+”特别赛道复赛评委、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申林看来,今年不少参赛项目已从套用AI概念转向技术落地、加速产业化,助力解决音乐疗愈、智慧养老等真实的问题。“当音乐从舞台走向城市更广阔的领域,技术赋能,将催生一个比传统娱乐市场更庞大的产业——‘数字声音经济’。” 申林认为,上海在音乐科技产业化进程中占据领跑地位,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为提炼、转化可交互的声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底蕴和基础。
针对新技术、新趋势带来的创业新需求,本届大赛升级企业服务体系,10大赋能模块涵盖孵化培育、宣传报道、成果展示、落地入驻、金融服务、路演服务、法律服务等全链路服务体系支持。“早期创业者最缺的无非是钱、人、客户。” 丁黎算了一笔账,米粿AI上海团队仅办公室年租金就需要130万元,大赛的“服务包”对初创企业犹如及时雨。
为帮助企业“造血”,大赛在资金链路方面打通股权债权双通道,既引入投资机构深度对接项目,又联动上海银行为参赛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等资金支持;德必集团为获奖企业提供专项租金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落地门槛,解决成本痛点。大赛还为创业者提供平台打磨商业模式、加速产品落地,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文博会等高能级平台形成联动机制,在不同阶段为企业匹配平台资源。参赛团队中,一家主打AI宠物陪伴的公司已经收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邀请。
为进一步集聚优质市场主体和人才,本届大赛放宽限制,扩大招募范围,有国际团队背景的海外项目、高校深度参与产业化成为两大趋势。从事海外定制旅游的“达芬奇”项目在专业领域屡屡获奖,希望通过大赛落地上海;多个海外留学团队回国创业,期待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海外项目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比如‘达芬奇’的业务模式就很契合中国扩大免签政策与入境游复苏的浪潮。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很有潜力。”谢军说。
配先查配资-配资实盘网-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炒股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